2021年全国两会闭幕——奋斗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

2021-03-12

历史时刻的全国两会,带给我们这些重要信息

3月11日,随着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闭幕,今年全国两会落下帷幕。这次两会承载了哪些特殊意义?释放了哪些重要信息?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时政新闻眼》为您解读。

今年全国两会 开创了诸多“第一次”

去年12月26日,一条消息迅速刷屏——“2021年全国两会3月如期召开。”

受疫情影响,去年全国两会延期两个多月举行。今年,两会恢复到3月举行,较疫情之前缩短了会期。以往一般在3月3日开幕的全国政协会议改在了3月4日开幕,这是1998年以来的第一次。全国人大会议则延续了疫情之前3月5日开幕的惯例。

△3月11日下午3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会举行。(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今年两会也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首次召开的全国两会。去年秋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建议。今年两会的一项重要议程,就是审查和讨论“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让“路线图”成为“施工图”。

△闭幕会上,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步入会场时,全场起立鼓掌。(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去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今年两会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提出之后召开的首次全国两会。

今年两会还有一个重要背景:两会前夕,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外界普遍关注的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召开的首次全国两会,将如何布局下一步?

△闭幕会现场(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开局之年的两会,诞生了这些重要成果

3月11日下午,伴随着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多个报告、纲要、决定等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会上获得通过。

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延续了去年“临难不避、实干为要”的风格。“让市场主体安心经营、轻装前行”“千方百计使亿万农民多增收、有奔头”“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切忌在工作中搞‘一刀切’,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一项项举措,温暖人心。

△2021年3月11日,下午3点半,中外记者等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记者会现场。(总台央视记者郭茜拍摄)

“十四五”规划纲要

“十四五”规划建议主要是管大方向、定大战略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主要是实化量化“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时政新闻眼》注意到,规划纲要草案列出了“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20项主要指标。令人瞩目的是,在“经济发展”指标中,并没有设定五年GDP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而是描述为年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这种表述方式在五年规划史上还是首次。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决议。(总台央视记者王哈男拍摄)

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

去年的全国人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时隔九个多月,另一个涉港决定再次获得高票通过,此举重在确保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像去年制定香港国安法一样,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也将采取“决定+修法”的方式,分步予以推进和完成。

人大制度两部基础性法律修改

3月11日的闭幕会还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的决定和关于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的决定。这是这两部法律施行30多年来的首次修改。这次修改既充分反映体制、机构改革变化,也充分体现了全过程民主的理念。总结去年两会的实践经验,修改后的议事规则还对适当精简会议程序、提高大会议事质量和效率作了补充完善。

△闭幕会上,每项决议草案和决定草案表决通过后,现场都会响起热烈掌声。(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代表团乘车返回驻地。(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国事连着家事,这些变化将走进我们的生活

今年两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既是“国事”,也是“家事”,它为中国人描绘了奔向更美好生活、高品质生活的蓝图。

纲要草案提出,要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两会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这样阐述共同富裕:“全民共富+全面富裕+共建共富+逐步共富”。纲要草案还提出,要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纲要草案还明确,要鼓励定制、体验、智能、时尚消费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要推动教育培训、医疗健康、养老托育、文旅体育等消费提质扩容。在农村地区,要改善县域消费环境,推动农村消费梯次升级。在城市,要规划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

纲要草案提出,要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要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要加快推进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基础性立法。

△闭幕会后,代表们走出大会堂。(总台央视记者程铖、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就要不断制定新的阶段性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沿着正确的道路往前走。”透过今年全国两会,可以清晰看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百姓心为心,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新步伐。

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了“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院长秦荣生表示,当前,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飞速发展。中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创新驱动,让数据更好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

“现阶段,我国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仍面临顶层设计缺失、资源统筹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区域差异明显等诸多挑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认为,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发展数字乡村的新阶段。为加快构建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网络通信技术为重要推动力的数字乡村,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配套,系统规划和超前布局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身为农业农村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今年关注的议题依然紧密围绕农业农村,他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建议》和《关于尽快制定实施欠发达地区发展政策的建议》。魏后凯表示,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要加快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并将其纳入国家的强国战略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以大量投资确保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因此,要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即在公共预算中,农林水事务支出的增长应快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增长。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认为,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发展中保持高效率,更好地保障安全,对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意义重大。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提出,为对接农村现代化建设新需求,必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进一步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认为,建设高质量村级小学,应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教育资源最集中、发展水平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肩负着为全国实现教育现代化、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率先探路的历史使命。”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表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基础在教育,关键在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表示,只有民众素质得到极大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极大提高,中华民族才能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以明德引领风尚,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从几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在广大青少年心中树立高远笃定的人生追求,培育其大人君子的使命担当。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教授贺云翱今年两会提交了26个提案,涵盖考古、文化遗产和文化建设等领域。贺云翱通过参加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调研等,发现了文物保护地域协调、配套设施等方面的问题,由此提出了关于推动长城、大运河、黄河和长江沿线文物保护的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众议认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立足中国,立足传统,同时开放包容,把国外优秀的文化成果引进来,推动国内优秀文化成果“走出去”。对于代表委员来说也是如此,要立足中国实际,就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提交建议提案,为中国发展贡献力量。同时,要利用自身优势,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促进学术研究与参政议政相结合

作为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学者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韩庆祥今年十分关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以及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学理阐释等。韩庆祥表示,在新发展阶段,相关学者要重点关注“两个大局”、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等重要理论问题,着力从学术、学理上提出正确且有价值的理论见解,作出应有的理论贡献,进而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全国人大代表、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教授卢馨表示,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将继续尽心履职、为民发声,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在自己的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事业的指示精神,以高质量的教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魏后凯表示,未来将继续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努力完成好全国人大代表的工作,进行一些具有前瞻性的研究,引领相关领域的发展。

结合自己参政议政的经验,贺云翱表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研究,写论文、著书立说。但作为政协委员,视野要更开阔,要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形势,了解人民群众广泛需求,思考国计民生大课题;要跳出学科限制,把发现的问题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去观察,从而确定提案的内容。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卓新平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世界观等都会发生巨大变化。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及时、敏锐地观察、研究这些新变化,认清新时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开拓精神积极承担“十四五”时期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课题;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努力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应有贡献。

文章来源于网络

泰州同发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网络部整理

分享